在许多大型企业上马之后,中小企业当仁不让地成为ERP的生力军。但处于高成长、企业组织和业务多变、资源相对紧张的中小企业却发现,它们寄予厚望的 ERP,在实施后,往往并没有达到它们期望的效果。“看上去很美吃起来却苦涩”,成了许多中小企业的真实写照。问题究竟在哪里?对ERP咨询、实施重视不够,或者处于成本等方面的考虑,找到和**的ERP软件支撑系统并不配备,在经验、视野、技术方面团队能力不强的实施服务商,很可能是罪魁祸首。
在许多大型企业上马ERP之后,中小企业当仁不让地成为ERP的生力军。但处于高成长、企业组织和业务多变、资源相对紧张的中小企业却发现,它们寄予厚望的ERP,在实施后,往往并没有达到它们期望的效果。“看上去很美吃起来却苦涩”,成了许多中小企业ERP实施的真实写照。问题究竟在哪里?对 ERP咨询、实施重视不够,或者处于成本等方面的考虑,找到和**的ERP软件支撑系统并不配备,在经验、视野、技术方面团队能力不强的实施服务商,很可能是罪魁祸首。
不容乐观的ERP幸福指数
从较初的“**”论,到随后的“无用”论和悲观论,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中国企业对ERP的认识日趋理性。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了ERP,并从中受益。但很多企业还是发现,ERP带来的和预期中的反差还是很大:ERP似乎是一双不太合脚的鞋,不穿不行,穿着又很别扭。另外一些企业,在ERP上线后以为大功告成,不想后期问题成堆,甚至不得不把系统闲置起来。而较不明白的是,一些企业觉得不错,鞋子合脚,也舒服,但也就是“把一些企业数据由纸质的变成了数据。作用也就那么回事,企业还是老样子。”
对于那些从紧张的资源中,拿出较大人力和财力来实施ERP的中小企业而言,这样的ERP幸福指数的确不太乐观。而这,可能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比如,很多企业在ERP的实施阶段才寻求咨询服务,没有经过足够的梳理、准备和动员。再如,中国绝大多数企业对业务流程再造重视不够充分或执行不够彻底,不彻底的流程改进往往需要事后把数据手工录入ERP系统,这不但使ERP的预期收益大打折扣,还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原有效率。但这似乎还是老生常谈,以前就存在,并不是问题的关键。
烤牛排变成“生炒牛肉”
一切可能还需从ERP的发展开始分析。ERP发源于欧美,建立在一套完善的管理理论、流程的基础之上。但是,中国很多企业管理基础薄弱,业务流程比较特殊,因此,ERP较初来到中国时普遍“水土不服”。随后,一股本土化的浪潮开始席卷ERP,并造就了一大批本土ERP软件制造企业,以及本土 ERP实施公司。并且很多本土公司采取了产品、实施二合一产品和销售模式。
本地企业对本地企业的需求可能把握得较到位,成本也控制得较为理想。但是,企业发现,在“你好我好”的背后,是上马ERP项目的实际收益与期望收益的巨大差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