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喜有忧”、“喜忧参半”,回顾2023年光伏行业,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电子基础处处长金磊、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新能源处处长邢翼腾等人是这样描述的。
在2月28日举办的光伏行业2023年发展回顾与2024年形势展望研讨会上,光伏行业的马太效应摊开在大众面前。金磊提到,我国光伏产业在2023年里面临着结构性、阶段性的问题。
根据数据统计显示,2023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216.88GW,同比增长148.1%,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产量同比增长均在64%以上,远远超过全球新增光伏装机增速;在累计装机规模方面,我国光伏累计装机达到6.1亿千瓦,同比增长55%;光伏作为我国“出口新三样”,也不断给中国制造带来新的色彩,2023年,我国硅片、电池、组件出口量分别同比增长93.6%、65.5%、37.9%。
尽管成绩很亮眼,但效益却不明显。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23年组件中标价格年底较年初下降超过40%,跌破1元/W;我国光伏产品(硅片、电池片、组件)出口量增长的同时,出口总额却同比下降5.4%;2023年,利润亏损的上市光伏企业达到19家,对比2022年增加5家。
这些数字无不证明着部分光伏企业盈利能力正在主动或被动地削弱,我国光伏产业链的韧性不足的实质也被摆上台面。
邢翼腾也强调到,“2023年光伏新增装机大幅增长是在光伏产业上游价格超预期下跌、后疫情时代电站建设加速以及风光大基地项目集中投产等多重因素叠加基础上出现的超常规增长。”
在光伏风口期的近三年,光伏产业投资过热,相关企业盲目扩产,地方过分招商引资,叠加欧美市场对中国光伏增加进口限制与科技壁垒因素的影响,光伏产品产能过剩成为了一个不争的事实。
产能过剩随之而来的后果便是激烈的价格战,光伏企业开始执着于低价中标,这种形势对于光伏产业链的健康发展无疑是一轮新危机。
光伏行业进入了洗牌与分化的阶段,光伏产业的优胜劣汰过程也被不断加速。
在这一阶段,光伏行业要如何前行?光伏产业链要如何配合?这都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 。 |